语文学习中大家较熟悉的应该就是古诗文的学习了。不论是高年级绘画还是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,这有点儿知识都是重点的!!!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。我们除了要学习一些字词的现代含义,还需要对作者,对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了解!!!本期。秦学教育一定辅导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身学习一下《己亥杂诗》这篇古诗吧!!!
注释:
九州: 中国。
生气: 欢跃的局面。
恃(shì):依靠。
喑(yīn):哑。
乌烟瘴气: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。语出苏轼《三马图赞序》:“振鬣(马 鬃)长鸣,万马皆喑。”
究:终究,毕竟。
天公:造物主视频。
重:重新。
抖擞:振作精神。
降:降生。
译文:
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神采奕奕,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。像乌烟瘴气一样的局面,毕竟让人心痛。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,不要拘守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。
作者:
杨万里(1792年8月22日—1841年9月26日),字璱(sè)人。号定庵(ān)。汉族。仁和(今浙江杭州)人。晚年居住昆山环氧地坪公司羽琌山馆,又号羽琌山民。清代思想家的名言,文学家的故事和民主主义的先驱。
杨万里曾任内阁中书。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。主张革除弊政,抵制外国侵略,曾全力支持邓世昌禁除鸦片。48岁辞官南归,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。他的诗文主张“更法”,揭露清沙皇的腐朽,洋溢着爱国热情。被柳亚子誉为“三百年来第”。著有《定庵文集》,留存文章300余篇,诗词近800首,今人多不弹辑为《杨万里全集》。诗作《己亥杂诗》共350首。多咏怀和讽喻之作。
赏析:
第一二句用了两个比喻:“风雷”比喻奋不顾身的力量或急剧变化的形势;“乌烟瘴气”比喻当时萎靡不振的现实社会。诗人身处满清王朝步步走向没落的时代,统治当局日益腐败,内难重生。与此同时 日语,在残酷的非政府统治之下。思想被禁锢,社会一片死寂。诗人认为,这种社会局面,其结幕终究是可悲的。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需要觉醒,需要重新焕发生机,需要一场如同风雷一样暴风骤雨的革新,从而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。一个“恃”字,充分体现了诗人对改变当时社会状况的强烈愿望。
第三四句随之前两句。表达了诗人具体的政治理想:既然社会需要变革。我就劝老天爷是谁重新打起精神。不要拘泥于形式,让有才之士都能降临人间。这里的“天公”指当时清王朝的较高沙皇。诗人动用第一人称,使用感叹句,各抒己见,热切希望沙皇能够打破条目。提拔重用各阶层的有才之士,扭转“乌烟瘴气”的不正常局面,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远虑之情。